阅读教学中文本的 
[ 2007-7-7 19:06:00 | By: 云儿 ]
 

         新课标指出:"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,扩大有效信息的传递,要知道学生到更广阔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、丰富知识、陶冶情操."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."于是,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,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个个"超连接"____文本拓展成了一种教学时髦,在有限的40分钟里,资料连接四通八达,视接千载,有的 课堂甚至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.为了拓展而拓展,似乎不拓展,课就不丰富,就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.笔者以为,教材是本,是课外资源,课外学习的基础和依据;课外资源 是对文本的超越,更是反哺,它应该是课内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深化.

        现结合教学工作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"超连接"的价值作浅显的探求。

       一、连接背景,穿越时空,帮助理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,或抒情,或说理,或叙事,对学生的人生观、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但许多文章相对于学生来说,年代久远,有代沟。比如《再见了,亲人》这篇文章,那是50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土地上的事情。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如果不阅读相关资料,了解相关历史是无法理解课文的。教师在出示课题后,先让学生齐声读题,接着出示课件:50多年前,在人类正义与和平遭到粗暴践踏,朝鲜处于生死存亡,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,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毅然作出决定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、气昂昂跨过鸭绿江,奔赴朝鲜战场,与朝鲜军民同仇敌忾,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殊死战斗,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胜利。在这场战斗中,我志愿军战士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。据1988年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〉统计,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共36万余人,负伤的22.1万人......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人,战后,志愿军又在朝鲜进行了5年的艰苦建设。

        学生阅读了这段文字后,初步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,被这种不怕牺牲、无私奉献精神所打动,体验到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,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当学生们再次读课题时,依依不舍的深情已充分流露出来。

二、连接生活,引导阅读,感情升华

      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源头活水,语文学习和现实的生活接轨才会充满生生机。例如:在上<台湾蝴蝶甲天下>时,可以联系生活中不同品种的蝴蝶,通过连接比较,来找出台湾蝴蝶的与众不同,从而剖析作者选材的典型性.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,要善于为学生创造“生活化”情境,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,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,开启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,降低学习难度,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,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,才能使教学成为生活的阐释,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。

三、连接作者,建立体系,智慧对话

        在阅读教学中,对话追求的应是教师、学生、文本三者之间灵魂的相遇、精神的交流。所以在拓展文本时,应该努力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。例如,教学〈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〉时,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者巴金的勤奋笔耕,连接了巴金作品总目录。这样的“连接”使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语言,欣赏语言而是进入了迷恋语言,崇尚作者的境界,从而实现了文本与作者的智慧对话,使学生获得的是立体、有效、有延展性的感受。

四、连接互文,相互参照,超越文本

       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;任何一个单个文本都是不自足的,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。如〈示儿〉这首诗,连接了南宋遗民林景熙写的一首《读陆放翁诗卷后》的末四句:青山一发愁蒙蒙,干戈况满天南东。来孙却见九州同,家祭如何告乃翁!

        陆游临终时以不见“九州同”为憾事,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这种局面,但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,而是新兴的元帝国,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该如何告诉他老人家呢?补充材料是文本的有效延续,它使文本丰厚起来,同时又为学生理解宋王朝的腐败奠定了基础。相关文本之间是一个整体,这个整体可以形成模块,学生一旦触及这个模块中的一个文本信息,其他文本信息就会立刻出现在学生头脑中,使学生“读厚”文本。这样的连接是以教材为信息源,以教材信息辐射课外相关信息,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。

五、连接时事,赋予新意,深化内涵

        教材中有些观念、理念与当今社会现实有距离,学生认同感不强,我们不能硬生生地把作者的情感、体验强塞给学生,必须调整策略,科学引导。比如〈落花生〉一课,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苹果石榴那样的人?学生并不完全认同默默无闻。有的认为当今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,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可以更快地被人认同,懂得包装也是必需的。确实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被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现实,基于这样的认识,教师连接了大学生招聘现场激烈的竞争报道。学生通过阅读补充材料,在大语文生活中,认知点、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、积淀,形成了自己真切的认识和体验,然后回归课堂,让不同的思想观点交流碰撞。

       总之,文本拓展应该是从语文教学的本真出发,要立足文本,不能让拓展成为一种形式,拓展的时机,拓展的内容、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要围绕文本来展开,并且服务于文本

 
 
  • 标签:教学随笔 
  •  
    Re:阅读教学中文本的"超连接"探
    [ 2007-7-15 10:27:00 | By: YL666888 ]
     
    YL666888理性的文字,献花!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Re:阅读教学中文本的"超连接"探
    [ 2007-7-8 20:58:00 | By: 秋露心酩 ]
     
    秋露心酩向你学习!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Re:阅读教学中文本的"超连接"探
    [ 2007-7-7 22:35:00 | By: yanran ]
     
    yanran超级棒!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Re:阅读教学中文本的"超连接"探
    [ 2007-7-7 20:17:00 | By: 冰水叮咚 ]
     
    冰水叮咚一个字——棒!
     
    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     
    发表评论:
     

    时 间 记 忆
    <<  < 2024 - >  >>
    1 2 3 4 5 6 7
    8 9 10 11 12 13 14
    15 16 17 18 19 20 21
    22 23 24 25 26 27 28
    29 30 31
    最 新 评 论
    最 新 日 志
    最 新 留 言
    搜 索
    用 户 登 录
    友 情 连 接


     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