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雨的数学一直令人担心,今天她又搞不懂0的加减法了.4-0=?把着手指想了老半天,终于写了一个0上去.
咳,"你看,妈妈现在有四个手指,去掉0个,0个就是多少个啊?"
"没有"
"对了那么4没有去掉是几个啊?"
"0"个.天!
就这样周而复始,几乎用尽我所有简单的词汇,她还是像猜谜似地,最可气的是一点都没有耐心,一会儿说:"妈,你听雷响了"一会儿说:"妈,我口渴"或是扭扭身子,动动脚,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.也许真是火了,在讲了N遍之后,我终于提高了嗓音,拉下脸来:"你有没有在听,看着我的手!"
这下可好,本来以为可以多少给她加点分量,没想到,她居然撒起泼来,把本子和笔往地上一摔:"妈妈走开,我不学拉"
"好,现在你把本子和笔扔了,那就是不要了,我现在马上给别人去了"见我拿着本子打算走,雨开始急了,死拽着我不放."那么你说,以后还扔吗?"
可是太过倔强的她,却死死咬着不肯于说,于是一场母女火拼就开始了.随着哭声越来越大,"奶奶"出来了:"好了,好了,不学就不学嘛,以为什么大事呢?以后不扔就是了"
可是或许是我同样倔强吧,一点不买"奶奶"的帐:"以后还扔吗?自己说,否则妈妈今天一定把本子送人."可恶,说一个不字那么难吗?
就这样,又僵持了十来分钟,雨见一点没有回旋的余地,终于开了金口.
重新开始教的时候,雨开始用心听了.我发现和她说"不变和不动"的效果完全是两样的,"0就是不动,"这就是她得出的结论.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,不过这其实也体现了儿童思维能力的规律.动和变在我们成人眼里也许一样,可是对于孩子来说,"动"是假借于物"手指"的,而对"变"的理解,让她找不到参照物吧.(题外话)
晚上睡觉前,这个小家伙看见爸爸开车出去,开始发话了:"妈妈,爸爸又去打牌了叫奶奶去骂他,因为爸爸是奶奶生的啊."
联系到傍晚那一幕,我说:"是啊,你是妈妈生的,所以你要听妈妈的话"
"可是,你怎么不听妈妈的话啊?
"哪有啊,我很听外婆的话的."
"不是,上次,舅妈在骂佳露,外婆叫舅妈不要骂,你怎么帮舅妈的啊.你是外婆生的,要听外婆的话哦.你以后再骂我的时候,我就叫外婆帮我,你要听外婆的话"
天,感情饶了个大圈,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靠山啊!
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要教育好孩子,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态度、要求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:“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,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。而这个一致可能被教育者的矛盾,被父亲的横暴、母亲的轻率,祖辈的溺爱所破坏。谁想真正地、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,那么他就应该很好地爱护这个一致。这不仅对孩子是需要的,而且对父母及任何教育者也是不可缺少的。当然,在教育孩子的具体问题上,总会有不完全一致的意见,此时,尽可能地求同存异、去异,密切配合,即使一方对另一方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同意,也不应当着孩子的面表露出来,更不能互相指责,甚至争吵,不论谁对孩子提出了要求,另一方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干预或变更。此外,不仅教育孩子的态度要一致,而且对孩子前后的要求也要一致,不能忽而亲昵,忽而打骂。
在家庭教育中,有了一致性,就能使孩子感到每个人是彼此尊重、互相体贴的,无论是谁的意见,都是必须照办的。只有在这种民主、一致、和睦的家庭环境中,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否则,只会使孩于无所顾忌,恣意任性,结果是谁也管教不了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