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完日志,才发觉,昨天听的汤老师的课还没有点评,可惜听课笔记拉在学校了,只能凭印象说点什么了.
我是第二次听汤老师的课,记得第一次听汤老师上<小音乐家扬科>,是在她刚刚任教没几个星期后,当时,我看到,汤老师把教学设计满满的写在教材上,我真的替她担心,是的,我们都是这样从一个对什么都不懂的大孩子走过来的,汤老师的表现让我想起了自己,那会儿,我也是像现在的汤老师一样,将上课看得诚惶诚恐,惟恐哪里出错,总是怕一不小心将哪里遗忘了.
虽然这节课,我没有仔细检查汤老师是否有在书上把整堂课记下来,但听完汤老师的课,我还是感到,玲玲你的成长.
首先,你已经从问题式的课堂慢慢向学习型课堂发展.为什么这么说.我还是要将你的第一堂课拉出来进行比较,记得上次,你总是脱离文本,对学生进行提问,以致满堂问,让学生不明所以,无从着手来回答你的问题,现在,你已经逐步领会,结合文本来,让学生通过找句,找词来理解文本,学习文本.这是一点最大的进步.
其二,你开始注重板书的作用,通过板书,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,而且我们也欣喜地看到,汤老师的粉笔字清新秀丽,十分美观,基本工非常扎实.
但是,还是想真诚地向你提几点建议:
一.要注重教师的课堂评价.虽然我们现在提倡要延迟评价,但延迟评价不是不评价.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在这节课中,你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,你的几乎所有的反应都是这么一句:"哦,坐下"我当时就在纳闷,有很多学生都找的很对的,比如哪里看出路的险?一个学生说:"轻轻的嘘了口气,"一个说,"突然停住了,"而我知道,你的目的是想引出投影上的那句:"巴果茨基背帖着峭壁,扭转头......"以此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.行动语言看出险.所以,你一直微笑着告诉孩子."哦,坐下."这样就给孩子一个错觉,是不是我说错了?老师到底要哪句呢?不知你自己有没有发现,其实刚开始学生的举手积极性还是蛮高的,可是后来举手的人慢慢少了.以致到后来,连"你还碰到过什么困难?"这样的问题都没人来说了,其实是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我刚才的回答是错的.说错了多不好意思啊!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学生说错还是对,老师还是需要有一点认可或者鼓励.我想,这时如果你能别那么心急,问一问孩子:你为什么这么说?或者问一问其他的同学:他说的有道理吗?那么相信会有更多的精彩.同时,你也可以更有效的更深入地来学习这些句子.
二.课堂的主线一定要突出.观整堂课,你要研读的句子太多了,你几乎把列宁的所有句子都拿来放在投影上,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读,比如你问第二次的时候,列宁还要走这条小路,他是怎么说的?一生回答"我之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,是因为我害怕它,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。咱们得每时每刻、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。"回答的多好啊,可是你偏要他回答:" 这一次我先走。 "然后,让学生来读读这个句子.其实刚才学生说的那个句子比这个有研究价值多了.其他还有类似的很多句子,其实也是可以简单带过的,这样你就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来抓住文章中心句研读,以使课堂主线突显.
三.要注重教学等待,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讲.许多时候,特别是在课堂出现冷场的时候,我们都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,就象我上次上课一样,因为学生不会讲,或者是一时想不出来,自己就匆匆把话接下去了,这种情况在平时可能要好点,但是往往因为是公开课,这中现象更加严重,因为有教案预设在那里,所以,怕耽误时间,就千方百计的想把学生引入圈套,哪怕本来是教案设计有问题,还是要去说一说.这点我想应该是教育机智的问题.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教学之路的慢慢熟悉,我们走的脚步一定会越来越从容.
以上是我对玲玲老师,以一个学长的身份提的一点点小建议,邬文香老师说:"会评课的人一定会上课."其实我觉得不能这样说,因为作为评课人,我们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,有句话叫做,"旁观者清"而我 非常幸运的比你有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.希望我的评课,可以给你带来些许收获.